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14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第二十章》)
 注释笃:忠实。 措:搁置,终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①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②之乱,外无马服③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④;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⑤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⑥,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⑦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伯夷、盗跖不乱乱:叛乱 | 
| B.而苦乎以一负二负:担负 | 
| C.数以德追祸追:补救 | 
| 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君主“善用人”的一项是( )
 ①循天顺人而明赏罚②使人不同功,故莫争③不轻爵禄,不易富贵④轻虑重事,厚诛薄罪⑤有赏罚,而无喜怒⑥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 C.②⑤⑥ | D.①③⑥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 
| B.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 
| C.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 
| D.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①,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②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③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④,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 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王均(?—1000)北宋川峡士兵起义领袖。③经略:筹划治理大略、要略;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④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厝:放置 | 
| B.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绳:纠正 | 
| 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集:集合 | 
|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切:激烈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
 ①公劾其状以闻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③后二年,果叛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 A.①③④ | B.②③⑥ | 
| C.④⑤⑥ | D.②④⑤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拭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 
| B.存中命乃寝寝:停止。 | 
|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具:准备。 | 
| D.疾革,草遗奏言革:痊愈。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 C.①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震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 
|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 
|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拭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 
|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膀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阳不之知阳:通“佯”,假装。 | 
| B.褒取名簿勘之勘:校对。 | 
| C.由是群盗屏息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 
|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先例。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
 ①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②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③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④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⑤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⑥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他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 
|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激励自首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 
|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也是他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对齐寇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 
| D.韩褒侍奉北朝三个君主,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朝见武帝时,武帝总是先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旋复本官旋:不久。 | 
| B.前驺者潜知之潜:秘密地。 | 
| C.命吏辇归邸辇:乘车。 | 
| D.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比:同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 )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 
|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 
|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 
|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朝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