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上……腐败滥觞于经济对政治的支配,即商人集团对官僚集团的收买和控制……政府之所以成为被俘获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它的手中握有大量公共资源……1870至1913年间,美国GDP总量增长了2.4倍,其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从8.9%猛增至19.1%。……至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从1860年的600万增至2400万。……新移民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通过选举这一权力或利益再分配过程来改变自身命运……当贿赂数额巨大、被揭发的几率很小、惩罚措施又非常温和时,权钱交易式的腐败行为必将扩散蔓延……最后,在马克·吐温记录的“镀金时代”,整个社会风气都被拜金主义所弥漫。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此后,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举例来说,共和党政治机器任命的法官即使是腐败共谋者,仍可能给民主党腐败官员定罪。……对新兴经济利益集团(比如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的就是市政府能够高效而廉洁地管理城市,缩减行政管理费用。……1876年的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不敌民主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媒体将格兰特总统的Credit Mobilier公司丑闻公之于众。……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平民党运动促使政府对大企业的非法侵权行为实行有效控制。19世纪80和90年代席卷美国、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大大遏制了公职人员和产业巨头的腐败行为。……在美国,公民的护照、驾驶执照和营业执照并不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位官员向合格的申请者索取贿赂,申请者会自然地产生举报该官员索贿事实的动机,因为他完全可以向其他官员重新申请并获取同质的服务。……在控制非法毒品的政府行动中,美国地方、州和联邦政府权力的纵向重叠和地方各行政机构的横向交叉有效地抑制了警察腐败的发生率。赌徒或毒贩子们在试图收买警察时不会给某一个警察大笔贿赂,因为管理他们的警察不只一位,任何一个警察都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安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美国联邦管制兴起时期。联邦政府在影响、甚至控制银行业、 保险业、运输业、食品和药业竞争以及各州间贸易等方面的权力急剧膨胀,并取代了州和地方政府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管制者,同时也成为社会福利和失业保险等公共救济的主要提供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历史上腐败现象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腐败现象受到抑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现今反腐败斗争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
(4)对于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的“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指什么经济体制?并指出该目标确立于党的哪次代表大会?
(4)纵观上述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9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分别指出上述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举措,并简要概述其各自的历史意义或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摘自某位航海家的《航海日志》
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的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在美洲和东印度发现50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和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是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更是强烈,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航海家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中提到的航海家前往印度的目的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
(3)材料二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各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促进海洋经济的永续发展。历史上中外政府有关海洋的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政策。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3)分析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