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之前,……英格兰南部10个郡,共有人口326万,在下院竟拥有235个议席,北部6个郡的人口359万,在下院仅占有68个议席。南部的康沃尔仅有30万人,在下院占有30个议席,而兰开夏郡拥有133万人口,却只有议员14名。……收买选民的情况十分严重,竞选一个议席需要花5000至8000英镑。……地主控制着农村的选举,农民只能按照地主的意志进行投票。苏格兰的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比英格兰高的多,土地的年收入被规定在70至130英镑之间,因此选民人数极少。
材料二  宪章运动虽未能达到目标,但19世纪却仍是个变革频繁的世纪,社会的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变革也为社会各界所普遍认可,自觉的变革逐渐成为风气。……1884-1885年,格拉斯顿第二次组阁时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时,人们对变革已经习以为常了,对工人阶级参加选举也认为天经地义。自由党和保守党考虑的主要是谁争取主动进行改革,谁主动,谁就能争取更多的选票。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到这时终于成为现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议会选举体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这一要求成为现实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巴黎和会……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1931年日本人入侵中国东三省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那些想要打乱国际秩序的人都曾使用过武力,而那些希望保持住国际秩序的人却从未动过刀枪。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此被那些从不接受上次和约的国家发动起来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何要“打乱国际秩序”?而那些“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为何“从未动过刀枪”。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夫民权者,谓政治上之权力完全在民,非操诸少数武人或官僚之手。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二造物主创造众人,并赋予每个人有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我们深信每一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个体,均有上述之神圣权利。为行使这些权利,我们与国王或利益集团达成行之有效的契约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忠实履行。
——卢梭《民约论》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孙中山与卢梭关于民权认识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与卢梭民权思想产生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9年,美国仍然有900万名以上的失业工人──这一数字比世界各国的失业人数总和还要多。正当新政面临尴尬境遇被企业家抵制和民众质疑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机器的开动,带来了军工企业扩大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参军参战才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美国的失业人口。带着战争的胜利,罗斯福新政获得前所未有的美誉。
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理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国家刺激经济就得多发钞票,加大投资,而这又会导致财政赤字;要鼓励企业的生产,就得减税,减税又会减少政府收入,政府入不敷出就会产生赤字;政府赤字意味着收支不平衡,解决之道不外是发行国债,多印钞票,提高税收。……市场会失灵,国家干预也会失灵。
——摘自周化勇《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代意义》
(1)概括材料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利弊。

建立廉洁、守法、高效的政府是广大民众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夫人心不正,则虽厚官吏之禄,亦安能使之不贪乎?若曰禄厚则人重其位,不敢为非也。吾见夫为非者未必诛,守正者未必赏也。且禄厚则其位极不易得,必以贿得之,以贿则必取偿于既得之后,吾见其贪求乃愈甚耳。今之居官富厚者,孰不足以赡其身家及于数世,其孰肯遂止。况于侈靡之事所以炫惑诱引之者,又日出而不穷乎?厚禄岂有益哉!
——顾炎武《日知录》
评析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析严谨)

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从1765 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