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公祭仪式上“国家公祭鼎”揭幕,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下面对“鼎”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②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证明了夏商周时期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④后来演变为最重要的礼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