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生884周年纪念日。福建武夷山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品,如“朱子孝母饼”。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是他( )
| A.提出“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
| 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影响深远 |
| C.认为人心那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
|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 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 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
| C.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 | D.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 |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 | 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
| 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 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老子 | B.庄子 | C.孔子 | D.孟子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
|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 A.同情人民的疾苦 | B.倡导“无为而治” | C.提倡辩证法思想 | D.主张“道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