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雅典人对波斯国王谈起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畏惧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条文始终如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自由人”指的是居住在雅典的成年男子 |
B.生活在雅典的居民实现了人人平等 |
C.雅典的法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 |
D.雅典法律是近现代国家法规的蓝本 |
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又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导致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推动 | B.社会经济的发达 |
C.军事外交的促进 | D.个人努力的结果 |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
B.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
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
D.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 B.建筑功能齐全 |
C.皇权至上 | D.国家大一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