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
材料二:在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的发展的起飞”。……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他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能提供动力的手段……实际上,19世纪前期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手段或者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187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 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种子”在英国能够成长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二、三,归纳蒸汽机作为“人类引擎”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四,说明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材料二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唐代政府机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特点?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简表
著作 |
时代 |
类别 |
《九章算术》 |
汉朝 |
数学 |
《齐民要术》 |
北魏 |
农学 |
《大衍历》 |
唐朝 |
天文历法 |
《本草纲目》 |
明朝 |
药物学 |
材料二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生卒年 |
成就 |
哥白尼 |
1473—1543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布鲁诺 |
1548—1600 |
提出宇宙无限论 |
伽利略 |
1564—1642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开普勒 |
1571—1630 |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
牛顿 |
1643—1727 |
万有引力定律等 |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气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人类文明转型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点?归纳工业文明形成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