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我的熟人有两位叫‘卫星’的,某一天两位‘卫星’在某一场合相聚,同名朋友互问年龄后,1957年生的那位‘卫星’对小他一岁的另一‘卫星’说:‘你是假卫星,我才是真卫星。’(注:l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另一位说:‘当年爹妈受蒙蔽不知真假,奈何。’众知情者一笑。”材料中两位“卫星”的对话显示了( )
| A.“大跃进”运动兴起的原因 | B.“大跃进”运动的广泛影响 |
| C.对“大跃进”运动的否定 | D.“大跃进”运动的严重灾难 |
下图出自一本古书。文字说明有:“蒺藜火球,以三枝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铁嘴火鹞,木身铁嘴,束秆草为尾,入火药于尾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书和相关内容是
| A.《神农本草经》中对硫磺、硝石的记载 |
| B.《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 |
| C.《武经总要》中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 |
| D.《天工开物》中的竹子加工示意图 |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
|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
|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
|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
|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
|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群体,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改土归流 ③行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 B.小农经济的重大突破 |
|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D.儒学思想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