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说法:假如没有1904年的日俄战争,如今的东北还在不在中国的版图内都成问题。理由是:日本人当初侵占东北,终究是殖民者。俄国人则不同,他们趁1900年的义和团暴乱之机侵占东北后,完全是为了扩展其疆域,就象过去强占中国的其它领土一样。所以中国人应该庆幸,这场战争的胜者是日本而非老毛子。
——【中华论坛】中国人应该庆幸,这场战争的胜者是日本而非老毛子
材料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胜的日本依靠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和野心大增,立刻展开一个十年海军扩充计划。在另外一方面,俄国亦自1898年起积极扩充海军的实力,在法国的协助之下,于圣彼得堡(St.Peterburg) 的造船厂中建造新型战列舰,企图在1904年使其海军实力成为仅次于英、法二国的第三海军大国。1902年英国为制衡俄国在东亚的扩张,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加深了日本以战争解决日、俄争端的决心。日本经过近10年的准备,与它的“老对头”俄国展开拼死一搏。........在俄国军方,也猜想得到日本的此一战略,双方也都知道此一战略的关键在于日军能否安全地横渡日本海,在朝鲜海岸或是中国东北登陆。
 
材料三 如果说“立宪”的复苏是日俄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果,那么一些青年由“爱国”走向“革命”,则是另一个重要后果。.......此前,孙中山的活动重点是会党,在留日学生中并无“市场”,甚至将他视为“盗寇”。但日俄战争期间,同情革命的学生迅速增多,孙中山的活动重点就由会党转为留日学生,“革命力量”开始形成,“革命”与“改良”道分两途,“革命”虽仍弱小,但已有资格与“改良”展开理论论战。拒俄运动、日俄战争,使学生将“国家”与“朝廷”区分开来,从“爱国”走向“革命”。日俄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再次说明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对一国国内政治影响之深远。因此,客观、清醒、科学地分析、认识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是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日俄战争的实质角度评论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证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民间说法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量子论    D.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射线和原子被发现,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随着光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而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物理学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的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其一就是以太的不存在。这使的经典物理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请回答:
(1)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代表)是什么?
(2)19世纪时,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何种程度?他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什么?
(3)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对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4)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取得的两项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它们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上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瓦特(1736-1819)和蒸汽机
材料二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
材料三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装置
材料四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工厂的特点,并归纳瓦特蒸汽机问世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材料三欧美城市化进程日呈强劲时,……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文教近代化。如1862年创立的北京同文馆为近代外语学之始。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1855年在天津成立的武备学堂、1907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省幼稚园,均开各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也是国内城市化的启动者。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城市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通过哪些形式开启了中国文教近代化?并指出其意义。
(4)简述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并说说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