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说法:假如没有1904年的日俄战争,如今的东北还在不在中国的版图内都成问题。理由是:日本人当初侵占东北,终究是殖民者。俄国人则不同,他们趁1900年的义和团暴乱之机侵占东北后,完全是为了扩展其疆域,就象过去强占中国的其它领土一样。所以中国人应该庆幸,这场战争的胜者是日本而非老毛子。
——【中华论坛】中国人应该庆幸,这场战争的胜者是日本而非老毛子
材料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胜的日本依靠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和野心大增,立刻展开一个十年海军扩充计划。在另外一方面,俄国亦自1898年起积极扩充海军的实力,在法国的协助之下,于圣彼得堡(St.Peterburg) 的造船厂中建造新型战列舰,企图在1904年使其海军实力成为仅次于英、法二国的第三海军大国。1902年英国为制衡俄国在东亚的扩张,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加深了日本以战争解决日、俄争端的决心。日本经过近10年的准备,与它的“老对头”俄国展开拼死一搏。........在俄国军方,也猜想得到日本的此一战略,双方也都知道此一战略的关键在于日军能否安全地横渡日本海,在朝鲜海岸或是中国东北登陆。
材料三 如果说“立宪”的复苏是日俄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果,那么一些青年由“爱国”走向“革命”,则是另一个重要后果。.......此前,孙中山的活动重点是会党,在留日学生中并无“市场”,甚至将他视为“盗寇”。但日俄战争期间,同情革命的学生迅速增多,孙中山的活动重点就由会党转为留日学生,“革命力量”开始形成,“革命”与“改良”道分两途,“革命”虽仍弱小,但已有资格与“改良”展开理论论战。拒俄运动、日俄战争,使学生将“国家”与“朝廷”区分开来,从“爱国”走向“革命”。日俄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再次说明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对一国国内政治影响之深远。因此,客观、清醒、科学地分析、认识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是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日俄战争的实质角度评论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公元3~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
材料2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材料3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实为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李约瑟
回答:
(1)举出3~13世纪之间,中国不同领域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三例(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除外)。
(2)概括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为什么明清时期我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4)与中国相比,16世纪后产生的欧洲科学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阁,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请回答:(1)上述材料引用的三句词的出处?
(2)第二、三句词的作者词风属于什么风格?
(3)何为境界?结合实际,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画,回答问题:
(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根据课本有关内容,分别叙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