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融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百度名片
(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材料二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它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
材料三安倍卷土重来,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欲望,试图实现5年前的未竟之志,而其最大心愿就是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让日本摆脱二战结束后形成的所谓“战后体制”束缚,实现“国家正常化”。
——《京华时报·更保守的安倍会将日本带向何方》(2013.6.27)
材料四 近日欧盟理事会以及欧洲议会联合修改了欧盟反倾销基本法中关于市场经济待遇调查的规则。其突破口在于被调查商品出口国企业能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欧盟等均将中国的国有企业视为中国政府的公共机构。中国反倾销之路很难走。
——新浪微博(2013.7.10)
(1)材料一中孔子维护的是什么秩序?宋代理学家是怎样发展这一规则的?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两大势力争夺规则制定权?其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战后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为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采取了哪些行动?
(4)材料四中中国面临什么问题?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该如何突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乾隆年间,贵州遵义府居民“疥日益甚”,知府陈玉璧“诸人购蚕(柞蚕)于山东者数四,又延蚕师教民缫丝,而其利遂兴”。同治年间,湖南南城步县“户有余粮,无所销售”,知县盛鉴源发动民工开凿阻河石岩,改变了过去舟揖不通、商贸鲜至的状况,为商人入境创造了条件。山西河曲县知县“晋北唯胡麻油其用最溥,胡麻产于口外,秋后收买,载以舟筏,顺流而下,乡人业其利者,以牛曳大石磨碎,蒸熟,榨取其汁为油,油净则取其渣滓饲牛,又其粗者谓之麻糁,并可肥田,故业农者多开油店,此商贾之业与农事相表里也”。
——摘编自《大定府志》、《城步县志》、《河曲县志》等
材料二
清代地方官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在地方文献中可以见到不少这类资料,尤其是在商品经济较为活跃时期。他们的思想可以构成中国商业思想史上闪光的一页。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位地方官员的商业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简评上述清代地方官员的行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