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
证明常温下 Ksp(BaCO3)<Ksp(BaSO4) |
B |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保存时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 |
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 |
C |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
D |
用酸度计测定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pH小 |
H2SO3酸性强于H2CO3 |
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质以NH3来计),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100%
②c=
③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 w
④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c(NH4+)>c(H+)>c(OH-)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间的递变规律,既有相似性又有递变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的顺序是:HF>H2O,所以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的顺序也是:HCl>H2S |
B.IVA族元素氢化物熔点顺序是:SiH4>CH4,所以VA族元素氢化物熔点顺序也是:PH3>NH3 |
C.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是:F>Cl,所以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也是:HF>HCl |
D.镁比铝活泼,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铝,所以工业上也用电解熔融氧化镁制备镁 |
下列各项中,理由、结论及因果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理由 |
结论 |
A |
键能:N≡N>Cl-Cl |
单质沸点:N2>Cl2 |
B |
分子中可电离的H+个数:H2SO4>CH3COOH |
酸性:H2SO4>CH3COOH |
C |
元素的金属性:K>Na |
碱性:KOH>NaOH |
D |
氧化性:Fe3+>Cu2+ |
还原性:Fe2+>Cu |
如下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
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 |
C.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 g固体 |
D.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原浓度 |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基(-14C1H3)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8NA、10NA |
B.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1.5NA |
C.标准状况下,2.24L Cl2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D.常温下,4.4 g 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约为0.3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