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却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为根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学界曾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律经历了儒家化的过程。杨振红在《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一文中指出,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振红利用了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 |
| B.一般认为等级观念等于儒家思想 |
| C.“独尊儒术”是未曾发生过的事 |
| D.中国法律并未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 B.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 C.转嫁战争负担 | D.强化物资管制 |
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A.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
|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 D.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
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赋税负担沉重 | B.商品经济诱导 |
| C.王朝周期更迭 | D.豪强势力膨胀 |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转过来的革命,居然是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