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
历史学家斯塔诺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
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