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妈妈 刘墉
①四月底,降霜的危险已经过了,我开始为十几颗葵花子找寻温床。
②“太阳花”,当然最需要太阳,我脑海中闪过那片葵花田的画面,于是选院子里阳光最好的地方下手。先松土,用手指拨开一个个小洞,再把种子放下。葵花子是长长的,一头尖、一头圆,我不知哪头应该朝上,就让它们平平的躺在小洞里,再掩上泥土。
③头痛事出现了,院子里的“阳光地带”都已经种满,手里却还剩下三颗。扔掉?我不忍心!我常想:为了让一棵长得好,把同一洞中长出来,看似较弱的都杀死,这种做法如果放到人类社会,那些幼年体弱的天才,不是都完蛋了吗?所以虽然只剩三颗种子,我仍然把它们种下去,只是种在了靠近树林的阴影中。
④没几天,它们就萌发了,先是各自顶着种子壳,好像戴帽子的小丑一样钻出地面,接着就拼命向上蹿。
⑤种向日葵,有点像教孩子,要早早铺路。因为它们一寸大一寸,看着看着过了肚脐,上了肩头,转眼就过了头顶。还一路向上蹿。于是站在旁边,竟有些不能自信地哑然失笑:“看!这小子一下子比它爸爸都高出半个头了!”
⑥岂止高出半个头,八月初,已经高出六个头都不止,终于在那顶梢掬着一团东西,又向旁边弯,像个屈着的拳头。再把手指一根根松开,掌心好像抓个照妖镜似的,哗!金光四射!于是我的小院里,闪出许多金光,从二楼窗子望出去,好像许多好奇的大脸娃娃,伸长脖子,想往窗子里偷窥。
⑦只是在院子的角落,就对比得有些失意了。原本一样的种子,竟为了种在阴影里,只能在傍晚享受到一点微弱的斜光,那三棵向日葵虽然一样萌发,却长得奇慢,慢得在所有其他向日葵都已经开花结实,让我有了大大回馈的时候,仍然在秋风里挣扎。叶子小,个头又矮,我想它们是永远不会开花了。我甚至没有为花茎支撑,与其被冷风冻死,早早倒下,还幸运些。
⑧九月底,一片肃杀间,那三棵疲弱的向日葵,居然各自绽开了小小的黄花,一朵朵不及别人三分之一大的小花。它们也偶尔仰着头,做成逐日的样子。只是它们一辈子也没见过几刻真正的骄阳,即使见到,也不过是秋天的晚照。然后,它们垂了头,小花瓣卷曲了、干枯了,在风里摇来摇去,好像执幡的小童,哭着。看来碍眼,我决定把它们拔掉。对它们,我可以“拔”,因为它们是那么瘦小,不像其余大棵的向日葵,足有十英尺的花茎,几乎可以做标枪或晾衣服竿子。
⑨果然,根很浅,一拔就起来了,我正要顺手丢进树林,却发现每个茎梢,居然也都结了一个小小的花盘。它们居然也做了母亲,只怕那葵花子,会小的连鸟都不屑一吃!我把花盘折下,拿到水泥地上敲打,掉下一堆干枯的碎片,好像根本是空的。我生气地用力甩下去,突然从里面跳出两颗东西,那不可能是葵花子,因为我收了几千棵,也不曾见过这么大的。
⑩但,那真是葵花子!每个小小干瘪的花盘间,就在那最中心的位置,居然都藏了几颗这样壮硕惊人的种子,大到被花盘夹着。必须狠命敲打,才掉得出来。
(11)这小小的向日葵,被我偶然随意地种在阴暗的角落,不支撑、不照顾,甚至不施肥、不寄予任何希望,而任它自生自灭。居然以它全部生命,用那偷来的一点阳光,孕育了这些种子,且比任何大花的种子,更来得饱满。
(12)自己这样过了黯淡的一生,既然无法改变命运,就拼出全部力量,让下一代有个璀璨的未来吧!
(13)种过上百种花,我不曾有过如此的感动。我看到三位伟大的向日葵妈妈!
(摘自《刘墉散文精选》有删减)请用文中的词语,把“我”对那三棵向日葵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 )→不屑 →( ) →(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
①没几天,它们就萌发了,先是各自顶着种子壳,好像戴帽子的小丑一样钻出地面,接着就拼命向上蹿。
②它们居然也做了母亲,只怕那葵花子,会小的连鸟都不屑一吃!上文第⑦段可以删去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联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容臭(气味,臭味) 铁未销(销蚀) 把酒(端起) 期在必醉(期望) |
B.戾天(到)何许人(处所)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猛浪若奔(飞奔) |
C.每有会意(体会)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礼愈至(周到)腰白玉之环(腰佩) |
D.造饮辄尽(往,到)才美不外见(才能和优点) |
故虽有名马(虽然) 其真无马邪(恐怕)
阅读《应聘》一文,完成小题。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②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阅读议论文《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完成小题。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 岁成长的是身体,10 岁成长的是知识,20 岁成长的是情感,50 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它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躺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
⑤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对每一个成长者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过早地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⑥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已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要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这真是既有趣又荒唐。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⑦成长,让我们不再有意懈怠自己;成长,让我们在满脸皱纹时内心依然有葱茏的生机;成长,这是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的理由;成长,这是我们能够弹跳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成长,让我们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成长,让我们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寸土地。
⑧我认为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成长这件事。(3分)
请为第③段文字“活到老,学到老”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l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⑥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
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
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
包利民
①行走在人生的长路上,总会有许多的梦想生生灭灭,一如身后的履痕,或浅或深,盈盈盛满着无悔的心绪。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可是那些梦想毕竟曾葱茏过我们的心境,所以都是生命中最美的存在。
②有一年去外地出差,想起那个城市有一个同学,便顺便去拜访她。她住在郊区的一所平房里,当时正是冬天,呼啸的北风从窗子的缝隙间灌进来,一室冰冷。听她讲述在这里的工作生活,都是那么艰辛,可她一直坚持下来,从没想过放弃。即使在这还要穿着棉衣的房子里,她的笑脸依然是那么灿烂。她的目光中闪着希冀:“我要继续努力,我要在这个城市里拥有自己的房子,有着大大的玻璃窗,冬天的时候,就坐在窗下晒太阳!”
③有梦总是好的,无论那梦是不是一种虚幻,都能给人一种勇气和力量,就像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零下三十度的气温也没能冻结她脸上的笑容。梦想更像一床被子,被子本身并不发热,可是却能聚集我们身体散发出的所有的暖,从而使寒冷无法入侵。若是没有梦想,就算再麻木的身心也无法阻挡生命的苍凉。
④我一个同学的姐姐,读高中时心灵遭受重创,在不言不语几日之后,精神崩溃而失常。这很是让家人意外而伤心,本来大家都担心她会想不开而寻短见,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时我常去她家里玩儿,她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嘴里叨叨咕咕地不知念着什么。去各大医院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一个专家说,要想恢复过来只能靠她自己,在她内心深处是有意地想封闭自己忘掉这个世界,建议家里人仔细想想她以前最在意的是什么,有意地去刺激她,或许会有奇迹发生。那时大家都认为她最在意的,可能就是那个早恋的男友了,都已刺激成这样,还刺激?后来有一天,家人在她房中发现了一张写着字的纸。
⑤至今我仍记得那纸上写的几句话:“我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我不说绝望,因为我放心不下爸爸,妈妈去世得早,是爸爸把我抚养长大,我不能死,我还要报答爸爸……”寥寥几句,可以想象她当初的那种挣扎,只是很可惜,她只差一点点就战胜了自己。有一天在她家里,我终于听清了她念的是什么,原来她每天反复说着的,竟是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于是那以后,父亲就常出现在她面前,以期奇迹出现。自她出事以后,父亲骤然就苍老了许多,专家的那番话,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愿望和支撑。可是,女儿却不再认识父亲,任父亲在她面前深情地呼唤,她都充耳不闻。父亲却一直坚持着,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⑥有一个秋天的下午,同学的父亲在工地上干活时,被一截钢筋将脸戳破。他的受伤,立刻引起了全家人的慌乱,他安抚好三个围前围后担心万分的孩子后,便去了大女儿的房间。同学的姐姐仍在那里背诵《背影》,许是父亲脸上染血的纱布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停止了背诵,怔怔地看着父亲的脸。父亲像安慰另几个孩子一样安慰着她,虽然知道她根本听不进去。就在这时,父亲便听见女儿喊了一声“爸”,他一下子呆在那里,直到女儿又喊了一声,才回过神来,泪水洇湿了纱布。他知道,一直苦盼着的奇迹终于到来了!
⑦后来,同学的姐姐说,她就像从很长很长的一个梦里醒过来。父亲心疼地问:“三年那么长的梦,你一定受了很多苦吧?”她却笑着说:“没有,我在梦里经常听见爸爸和我说话,所以一点没害怕!”我很难想象,那样的三年,她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或许,就是有关父亲的梦支撑着她醒来。而同学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所依靠的梦想,就是女儿有一天会像以前一样叫他一声爸爸。这两个人的梦三年来一直衔接在一起,拼凑出一个人间的奇迹。
⑧梦想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不仅可以焐热生活中的种种艰辛清贫,驱散所有的悲痛伤感,还能把我们的心引领向最丰盈美好的去处。那里或许不是梦想的所在,却是因为梦想才会抵达。有梦的人生永远不寂寞,有梦的人生寒冷永远无法侵蚀。梦想更如一件心灵的外衣,呵护着生命中每一点每一滴的暖,为我们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3月上请简要概括同学姐姐的故事。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合会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可是那些梦想毕竟曾葱茏过我们的心境,所以都是生命中最美的存在。
②自她出事以后,父亲骤然苍老了许多,专家的那番话,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愿望和支撑。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A、梦想创造奇迹 B、有梦常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