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
《父亲》
关宏
①小群是个苦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母亲生小群时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当小群懂事后便知道自己没有如别的孩子享受五彩缤纷世界的福气,但是,小群也非常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小群有一个细心的父亲,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
④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是一个黑暗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能把人晒暖和。
⑤“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
⑥“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
⑦小群困惑了起来。
⑧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
⑨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逐渐有所领悟。
⑩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颜色等等。但小群却对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11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再陌生,反而美丽迷人,小群懂得了世界上有许多不用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
12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一个红色米老鼠书包,当父亲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很无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便哭了起来不。
13父亲听了,半天没吱声,过了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我买书包时说只剩下这个米老鼠书包,所以绿的我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了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14时光就这样慢慢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按摩与心理咨询,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15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
16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奋斗和追求,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吸取了力量和勇气……”
17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祝祷,“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赏析第(15)段画线句,谈谈其含义。含义
①段中“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中“眼睛”的具体含义是
③段中“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中的“眼睛”的具体含义是 (6分)对文中父亲错买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父亲事先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二、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理解?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4分)
联系全文,紧扣父亲心愿,补全小说结尾。(2分)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群父亲的性格特点。你如何评价小群父亲的人生理念?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小题。 (共11分)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人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 a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 b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 c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请依次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融化包容抹去
a、b、c、简略说说作者在论证“互敬”“互爱”的具体内容时,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请问:只做到其中一点,就能说“具有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吗?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倡导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就是要我们不论什么事都要原谅他人,迁就他人。 |
B.文中阐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运用了对比方法,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
C.从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的角度来看,宽容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能只要求别人。 |
D.这段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中心观点,再具体阐述。 |
阅读《最佳饮料——白开水》,回答小题。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昧,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4分)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
B.只要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就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
C.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其他饮料的人,一定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
请拟写一则倡导喝白开水的公益广告语。(2分)
阅读《敬畏自然》节选,回答小题。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第2段开头一句说:“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句中“这种”指什么?
作者认为,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其理由有哪些?
“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修车人老修
李景文
①修车人姓修。在小镇的记忆中,他是外来户,只身带着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宝贝似的。
②对他刚刚六岁的儿子小修,老修是又当爹来又当娘,然而这么个特殊的两口之家,在小镇人眼里,又时常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来。小修在人前人后并不喊他老爸,而是跟着众人也老修老修的喊。每当这时,老修就眯着眼睛笑。有人提醒说,老修呀,小伢子不能没大没小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修说,我晓得,桑树条子从小弯。果然,在西北风吼吼的日子,缩手缩脚的小镇人看到了赤脚狂奔的小修。当热浪袭击小镇,连狗都在树阴下吐舌头,小修又打着赤膊在毒太阳下翻跟头、竖蜻蜓。众人声讨说,老修呀,你这是要你儿子的小命!小修字正腔圆回答,玉不琢不成器,铁不打不成钢,谢老修栽培!老修拿着榔头哈哈一笑,这小子的骨头,贱着呢,敲敲没事!
③儿子七岁上小学,报名那天,老修却让小修骑到他的脖子上,在小镇的大街上一路走来。好多熟人见了,都特意下车迎上来,老修呀,小家伙腿不好,就拿我的车使。老修一路道谢着,一路说,今儿我让小子当马骑,明儿我跑不动了,他驮我的日子在后头哩!老修对小修说,你考双百,我就奖你。小修果然就考了双百。小修很想老修给他买对金鱼养养。老修说,金鱼要吃鱼虫,我们伺侯不起。老修说服小修,从那省下的五块金鱼款中,花两块买了两条红鲤鱼,爷儿俩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④小修的脑袋瓜出奇的好,好像没费多大事就考上了县重点。报到前,老修花三十块给儿子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但整得比新车都好使。小修就骑着这车,每天往返于三十里外的县城与小镇之间。镇上许多人看不过去,说老修呀,让孩子住校吧,又整不了几个钱。老修一边整着车轮一边说,按理,这钱也不是花不起,不过,牛扣在桩上还是老,让那小子蹦去!
⑤一晃就是六年,参加高考的小修长得牛犊一样结实,一举就考中了一所名牌大学。镇上的人看到老修将小修送到火车站,给了他三样东西:一辆能照出人脸的簇崭新的“捷安特”自行车,一部带拍照摄像功能的“波导”手机,一台一万多的“联想”手提电脑。乖乖,小镇人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么阔派!
⑥送行的人听到老修对小修讲,家底全交给你了,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
⑦小修突然就跪下了,牛着嗓子吼了声:爸爸!
⑧老修小修这父子俩就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⑨这是小镇的人第一次听到小修喊老修爸爸,人们感叹唏嘘,陪着父子俩流泪,想止都止不住。
⑩一晃,又是六年,小修读博了,读的汽车设计,这真如了老修的愿。而且儿子在电话中透露,他替父亲找了个贤慧的儿媳妇,要接他到大城市来享福。但是,老修舍不得丢下他的修车摊子,他对儿子的电话一拖再拖。
⑾当儿子成了博士的时候,儿子的婚期也越来越近了,老修将要去参加儿子的婚礼,他显得特别的郑重,进理发店,下澡堂子,将残留在脸上和手上的几十年的油污都洗了。终于老修里外一身新,买了火车票。儿子再三关照,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添置齐了。老修想,虽说是到儿子那里,但是空着手,总觉得手放不对位置。思前想后,突然想起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跟他要过金鱼。于是跑到卖花鸟鱼虫的地方,花一百元买了两大一小那种名贵的水泡眼。然后,老修怀抱着金鱼缸上了火车。
⑿老修看着金鱼想,这三条像是一家子,两条大的,是他的儿子和儿子的新娘,小的不用说是他的孙子。想到这儿老修就笑了。老修坐在火车上,一脸幸福,嘴角上挂着笑,眼睛眯缝着,朝着金鱼缸。
(选自《小说界》2010年第4期,有删改)
① ;
② ;
③ ;
④ 。请简要说说老修是个怎样的父亲。
对下列句子言外之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要好好管教你的儿子。) |
B.这小子的骨头,贱着呢,敲敲没事!(这小子结实,吃点苦没啥!) |
C.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 (你要好好学习,给全镇人争光!) |
D.牛着嗓子吼了声:爸爸!(以前看不起你,不叫你爸爸,太不应该了!) |
品味第⑿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嘴角上挂着笑,眼睛眯缝着,朝着金鱼缸。读了本文,你会想起课文中一些父亲的形象。请回忆有关课文,完成仿写。
温和仁厚的牛汉父亲连夜补书,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