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
D.受强冷空气影响 |
关于图中P气压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气压中心是一个因气温过低而形成的冷高压 |
B.该气压中心是副热带高气压中心被切断后残留部分形成的 |
C.该气压中心对日本的天气没有影响 |
D.在该气压中心的南部吹偏南风、北部吹偏北风 |
下图为某县1963年设县开始到1975年时的城市简图,读图回答:
(1)将县设置在该地区的原因是
A.该地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 B.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C.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D.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该地的水运码头十分优良,几十年来没有淤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位于三峡峡谷地区,水流湍急 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冲积北岸所致
C.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冲积北岸所致 D.处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
(3)化肥厂的原料—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车间是十分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但下列关于其优点的叙述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A.设备投资小,灵活性好 B.石油不外漏、损耗小
C.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很大 D.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A.多边形聚落 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 D.团状聚落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坐落 D.为逃避野兽袭击
(3)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
读“西安市人口地域圈层结构图”及表格资料,回答:
西安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
圈层 |
净增减人口比例(%) |
净增减人口密度(人/km2) |
||
1982~1990年 |
1990~2000年 |
1982~1990年 |
1990~2000年 |
|
市中心区 |
-13.09 |
-12.06 |
-3100 |
-2776 |
内圈 |
25.97 |
30.66 |
2333 |
3754 |
中圈 |
20.29 |
52.76 |
392 |
1334 |
外圈 |
1.58 |
2.76 |
12 |
23 |
(1)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②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③外圈人口低速增长
④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⑤外圈人口密度快速增加⑥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2)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 B.市中心区和内圈 C.中圈和外圈 D.内圈和中圈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改造最强烈的地方,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具有巨大的影响。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
(1)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下图反映了某地区不同年份的城镇总面积及其与城镇总人口的关系。从图中可知
A.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基本稳定 | B.2000年以后该地区的城镇总人口增长缓慢 |
C.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在下降 | D.2000年以后该地区的城镇总面积增长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