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图甲中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地球的 (公转/自转)。
(2)图乙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甲中 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
(3)A季节,图乙中②海沿岸受 (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
(5)与图乙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图丙中的 (abcd),所选代码气候类型在该大陆东岸最为显著的原因是该大陆东岸 。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角②的度数是,平面③的名称是。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
A.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
B.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
C.南半球温带草原开始进入冬季
D.海河开始进入汛期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
D.直射点在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提示: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
(2)图中区域所在国家的首都是,该国所在大陆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作,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出口最多的国家。
(3)简述图中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读世界区域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甲;乙;丙;丁。
(2)写出数字②、③所在区域(黑块)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区位是。
(3)数字①所在区域(黑块)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4)数字②所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区。
(5)2010年,全球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试从全球变暖、能源紧张、城市化等方面分析上涨原因。
读下面的“某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 ____________,对应的气候类型
是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处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的原因,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3)当H海域洋流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_(冬、夏)季,南亚地区盛行
_________风。此时控制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南非开普敦河流水位是_________(升高、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