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表明( )
| A.具有商业交易凭证功能 | B.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 C.具有货币兑换凭证功能 | D.提高了商贾的社会地位 |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
| C.维护宗法制度 |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
印度的土兵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都曾是统治集团的支柱,后来分别成为反英和倒幕的力量,其相同的原因是
| A.宗教信仰遭到无理践踏 | B.经济状况恶化,生活困窘 |
| C.要求改变政治上无权的处境 | D.不堪忍受上级奴役而斗争 |
1858年11月1日《英维多利亚女王的文告》:“朕对于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如同对于自己的王公一样,加以尊重。朕切望他们同朕自己臣民一样,将享受到那些只能由内部和平和良好政府才能获得的繁荣和进步的社会生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印度王公的利益 |
| B.英国的意图在于瓦解印度民族起义队伍 |
| C.英国政府对印度王公采取笼络、怀柔政策 |
| D.在此政策下,印度封建王公退出了起义阵营 |
马克思说:”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铁有煤的国家,就再也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机器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 | B.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 |
| C.殖民活动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D.工业革命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
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
| C.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D.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