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清政府在英国军舰上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下列各项表述中,与这一历史事件直接密切相关的是
A.中国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 B.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 |
C.中国完全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 D.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 |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③ 什伍连坐法④ 焚烧诗书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 | D.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 |
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不偏不倚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