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欲配制80mL,1.5 mol/L的NaHCO3溶液,试回答:
(1)该实验必须使用的玻璃仪有 ;
(2)配置该溶液时应称取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操作对上述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填写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A.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容量瓶使用之前未烘干,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将所配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试剂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
C.向氨水中滴加MgCl2溶液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常用作木材的粘合剂,俗称“白乳胶”。B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A。B的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为4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碳原子数相同的两种有机物D和M。
(1)B分子中含氧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2)B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不饱和羧酸的有3种,它们是
、
、 。
(3)写出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
(4)通常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接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M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M的结构简式 。
(5)已知:
D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关系:
有机物N与G互为同系物,且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G大14,写出两分子N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并写出N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资料显示:
。某学习小组利用此原理设
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①在该实验中,甲部分的装置是 (填字母);指出a中m仪器的名称 。
|


加试剂的名称、至少填二种)方法 、
溶液:
,共消耗20mLNa2S2O3溶液,则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有A、B、C、D、E、F、G七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
、
、
、
、
、
和
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 A |
B |
C |
D |
E |
F |
G |
|
| A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 |
↓ |
- |
↓ |
| G |
↓ |
↓ |
↓ |
↓ |
- |
↓ |
- |
(1)A的电子式是 ,G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
是 。
(2)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 ,C ,D 。
(3)①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G与过量氨水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草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为探究草酸的性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 物质 |
熔点/℃ |
化学性质 |
| H2C2O4 |
189.5℃ |
有毒,具有腐蚀性,易溶于水,二元弱酸。 100℃开始升华,157℃时开始分解。 草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CO2、CO和H2O。 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 |
[实验一]根据下图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可重复使用),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受热分解产物中含有CO2和CO(部分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省略)
(1)用字母表示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
a→b→c→( )→( )→d→e→( )→( )→( )→( )→尾气处理
(2)用上图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做实验时,装置B中出现白色浑浊,也不能说明一定有CO2,原因是;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3)利用改进后装置进行的实验时,要先加热装置,(填“A”、“B”、“C”、“D”、“E”,下同)后加热装置;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实验依据是。
[实验二] 探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4)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可观察到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近乎无色,可推测草酸可能具有。
(5)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当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为探究其原因,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对比实验:
| 实验序号 |
H2C2O4(aq) |
KMnO4(H+)(aq) |
MnSO4(S) (g) |
褪色时间 (S) |
||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 实验1 |
0.1 |
2 |
0.01 |
4 |
0 |
30 |
| 实验2 |
0.1 |
2 |
0.01 |
4 |
5 |
4 |
该对比实验的结论是。
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1)实验目的:分析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①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写出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小组预测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可能还会有氢气产生,
为进一步确认气体的成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2)实验目的:检验气体的成分。
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氧化铜粉末、无水硫酸铜固体、品红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碱石灰。
仪器如下图(可重复使用,可根据需要取用);
①连接仪器。将装置的字母填入□内,并将试剂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可不填满)
②若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目的:确定产物的含量。
①若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H2,为测定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含量,需收集的数据有。
②若反应后烧瓶中溶液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Fe2+、Fe3+,其中检验是否含有Fe3+可采用的试剂为;如果该过程中共消耗了11.2g铁,反应后的溶液能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则原溶液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