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 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履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及至,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汝师之。”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里。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昊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守,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
升明末,大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沈麟士传》)
注释:①黄叔度:名宪,汝南慎阳人。东汉时饱学之士,满腹经纶,但拒绝出来做官。
②黔劓:黔,通“黥”,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麟土幼而俊敏俊:才智出众
B.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毕:都,全部
C.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候:拜访,问候
D.麟土重陆机《连珠》重:敬重,仰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麟士不慕名利的一组是
①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②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
③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④何为不希企日损
⑤走虽不敏,请附高节⑥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麟士年幼时便博闻强记,七岁那年,听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听一遍他就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下来,叔父对他甚为赏识。
B.沈麟士特别孝顺,父母去世,服丧期间竭尽礼节。守丧结束后,每到父母忌日总是多天流泪,伤心不已。
C.沈麟士宽厚待人,节操高尚,颇有义名,曾受到何尚之、孔山士、王奂、沈约等人的征召举荐,但他都没有出来做官。
D.张永做吴兴太守时,请麟士到郡中。沈麟士为观赏秀丽山水,答应前往并停留几个月。后张永请他担任功曹,他誓死拒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
(2)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答李香州书
【清】吴敏树
香州三兄足下:
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学,乃不得与之并,场屋②如此久矣,其无足怪也。
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其于鄙人阿好过誉,万不敢当。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岂非平昔深慕古人奇节伟行,见时之人无似焉者,乃如鄙人之迂拙,亦以为少能自异于俗,而故深许之也?
嗟呼!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若鄙人者,既不能少有似于古人,而又欲强自异于今人,作一教官,尚不免遭诟讪、被弹射,仅自逃避而去,此独可以终老乡里,幸全其身命而止耳。今乃欲复入京师,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③,此何为哉?香州既厚爱我,又以他日非常之望见属于我,非聊用相戏云尔耶?既以愧君,又自笑也。
然所为区区欲一行者,非果自意其尚有用于世而然也,又非不自知其不合于时之人而欲侥幸于一试也。平生时读书,颇喜用意,一二所及,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而又好为诗、古文辞,文章源流、上下得失之故,差谓不迷于其心。盖京师者,非独功名富贵者之所走趋,而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如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非久留与居游,则未可也。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因香州爱我,聊具言之,他不悉。
注:①【浏】湖南浏阳县。作者曾任浏阳县学教谕。②【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③【春官】唐武则天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世因称礼部为春官。又明清时会试在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好诸君皆不与宿:平素
B.差谓不迷于其心差:不好
C.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发明:启发阐明
D.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间从:偷偷跟随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吴敏树“复入京师”目的的一组是()
①幸全其身命而止耳②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
③欲上与古人议论④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
⑤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⑥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分析了年轻人科举考试容易考中而像友人这样的好古多学之士往往失意的现象,以此安慰友人的落榜。
B.作者认为自已迂腐不通世故,也被认为与世俗多少有点不同,得到了羡慕古人奇伟品行的友人的赞赏。
C.作者既不能稍稍近似于古人,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今人,因此既感到愧对友人的厚望,又嘲笑自己的无能。
D.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处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信中表述自己并不想求得功名富贵,而是为了到京师游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
(2)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
(3)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巳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 蠲 juān免除;② 昧爽 天将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 B.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用
C.道同风震降风:劝说 D.民不胜掠,自诬服掠:掠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①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①童逸而牧舍火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②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年轻时在乡里就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他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听到别人指出
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做官后的唐震不阿权贵,无论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是跟这种品格分不开的。
B.潜说友担任京城长官时。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全无顾忌退让。唐震
恰好抓住了他判案时的差错,于是上报刑部,并最终得到刑部的肯定,纠正了一起错案。
C.朝廷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时,附近不少州郡已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城。唐震在寡不敌
众、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动州民登城防守,自己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
入睡,可谓忠勇。
D.通判万道同暗中准备投降,寓居饶州的士人都听从他,而唐震却坚决拒绝了万道同的劝

说.决心一死报国。在城池被攻破的危急关头,唐震不愿丢弃百姓独自逃生.终于为敌
所俘,以身殉职。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译文:
⑵ 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译文:
⑶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理而民不病病:困苦。 B.春等责数之数:屡次。
C.春具揭辩具:写。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逆: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④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言:“北人不知水利,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今欲使旱不为灾,涝不为害,惟有兴水利一法。”因条上三因十四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议浚川,议疏渠,议引流,议设坝,议建闸,议设陂,议相地,议筑塘,议招徠,议择人,议择将,议兵屯,议力田设科,议富民拜爵。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jù凑集)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发:揭发
B.忠贤诇知诇:侦查
C.长兄光霁坐累死坐:定罪
D.疏趣之趣 :催促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左光斗慷慨忠义的一组是(3分)
①捕治吏部豪恶吏②北人不知水利③今日安敢私受
④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⑤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⑥赠光斗右都御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做御史时,曾经一举缴获恶吏私刻伪印七十多枚,拘捕伪官一百多人,京城上下震惊。
B.左光斗向朝廷呈交了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十四议"
C.许显纯诬蔑左光斗等人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诸人都无辜而服罪。
D.左光斗一生忠义,为国家殚精竭虑,死后被追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并且儿子受到重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4分)
(2)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