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还原性:I- >Fe2+ >Br- |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人们对未发现的第114号元素很感兴趣,预测它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它被命名为“类铅”。以下对“类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6个电子 |
B.该元素为过渡元素 |
C.最高化合价为+4价 |
D.电解硝酸铜与硝酸“类铅”的混合溶液时首先会析出“类铅” |
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②生活中常用苏打作发酵粉;③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④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⑤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⑥工业上常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在一定条件下,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入一体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容器内有足量的Na2O2固体),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1,用电火花不间断的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恢复至原温,结果固体增重14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2,则p1/p2为
A.9:4 | B.7:3 | C.7:6 | D.6:7 |
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Cl2、SO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
B.标准状况下,1 mol Na2O2和22.4LSO2反应生成Na2SO4,转移电子数目为NA |
C.等物质的量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
D.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