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西林寺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隐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使我们领悟到:一方面,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另一方面,有时置身太近,反而无法认清事物的真貌。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首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忽到庞公栖隐处”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末句“一帘风月闲”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罢相退隐之后寄身山寺时。②款段:马行迟缓貌,这里指作者所骑的毛驴。在词中,词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这首词上下两片体现了词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闻雁 (韦应物)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_。
这两首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