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
B.乙风1月最为盛行 |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
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
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11日正式启动,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3.2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5%。据此回答各题。2011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 B.国内人口迁移 | C.省际人口迁移 | D.人口流动 |
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
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
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
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
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都要面临“春运”压力,其主要的原因是
A.![]() |
B.铁路货运量大 | C.民工人数多 | D.为了安全减少车次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后完成各题。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 D.人口增长了15.1% |
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 B.可能位于欧洲 |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
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各题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总量大 | B.人口就业压力大 | C.人口严重老龄化 | D.劳动力不足 |
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
③6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3倍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导致我国人口状况发生演变的原因,不可能是
A.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B.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
C.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 | D.生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的成本上升 |
读大洋洲部分地区图,回答各题。①②自然带仅分布于沿海的狭长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热量 | C.水分 | D.洋流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
B.②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C.B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大牧场放牧业 |
D.A港口的7月份气候温和多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