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形成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从甲到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
B.地势越来越高 |
C.流速越来越快 |
D.地形越来越崎岖 |
图中四个地点最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为世界某运河区分布略图,图中虚线为运河航线。回答9~11题。图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 B.高山气候 |
C.热带草原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图中P、Q海域分别为
A.大西洋太平洋 |
B.地中海黑海 |
C.红海地中海 |
D.太平洋 大西洋 |
关于图中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界线 |
B.是船闸式运河 |
C.是亚欧的贸易通道 |
D.相邻两国的国界线 |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回答7~8题。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数字地球 |
D.地理信息系统 |
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海拔 甲>丙 |
B.坡度 甲>乙 |
C.气温 丙>丁 |
D.降水 乙>丁 |
图3为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盛行风示意图,图4中甲乙两图反映了图3中山脉两侧的降水状况。图中
A.A地全年降水稀少,原因是寒流的减湿作用 |
B.B地雨热同期,如乙图所示 |
C.盛行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D.B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图2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圈回答3~5题。若图2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
若图2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 |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
若图2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读图1,回答第1-2题。图中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1100千米 B.2200千米 C.3300千米 D.4400千米A点位于C点的
A.西北 | B.正西 | C.东北 | D.正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