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结构[1] 上。
(2)图中I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Ⅱ是___________阶段。
(3)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了[2]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2P和35S对噬菌体做了如下表标记,结果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它们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请分析回答:
标记物 |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DNA |
标记32P |
31P |
蛋白质 |
32S |
标记35S |
(1)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应含有表中的_ _ ____ __元素,含这些元素的噬菌体之比是___ _。子代噬菌体不含有表中的元素。
(2)若已知该噬菌体的DNA有3000个碱基对,则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合成过程中最多需要个tRNA。
(3)用图解写出噬菌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来源
请回答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下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a、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链转录的(以图中的①或②表示)。
b、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变化,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转录并翻译出此段多肽的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2)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所含有的碱基数目(为2或3或4):
a、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种氨基酸组成。
b、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应由种氨基酸组成,并间隔排列。
(l0分)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A、B、C、D、E)及其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糖类的生成和氧化过程(①、②、③、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E主要是何种形式的能量?____________,它在图二的那些过程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写出图一中相应的食物链(用相应字母及箭头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是生态中【】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③过程的生成物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无机环境→A和D→无机环境中碳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A固定的总能量为5.74×109kJ,C中每个个体有机物总能量约合90kg葡萄糖理论上该生态系统的环境最大容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韭的黄绿茎和深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自A、a基因控制),宽叶和窄叶是—对相对性状(分别自Bb基因控制),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深绿茎、宽叶(甲)与乙株进行杂机托性状表现如下表,如果让乙自变,后代表现型之比为¨。请分析回答:
(1)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亲本乙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亲本中每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____定律。
(2)F1中深绿茎、宽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3)在F1中发现一株变异的深绿茎宽叶水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某学习小组想鉴定该株水韭的茎色与叶型的基因型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①选取多株表现为____的水韭与其进行杂交实验时应该取_____________的水韭做母体
②请预测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 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
(2)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其体现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说出蛋白质进入⑥后的两点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