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5 年)冬十月,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
B.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
C.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
D.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
右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
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
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经济显著发展的共同经验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协调发展 |
C.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材料不能说明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 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 | 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 B.募役法 | C.方田均税法 | D.保甲法 |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 C.商周时期 | D.秦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