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四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19世纪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什么新现象?(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三“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欧关系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折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 (2分)

“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某同学在探讨世界经济问题时,发现了如“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营者革命”等词,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摘自《欧洲史》
(1)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的含义?(4分)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4分)
(2)有学者认为,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同时指出“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生产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归纳概括宋朝 “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
(3)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在两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但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二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新华日报》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每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和每逢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的诞生日,《新华日报》都要发表文章纪念。 1944年7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杰斐逊先生》,指出: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
(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接受了哪些重要思想和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创新的民主制度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有人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美国共和政体仿制品缺乏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的原因。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民主模式”,而是建立其“特殊的民主”。建立 “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民主模式”说明了什么?

“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某同学在探讨世界经济问题时,发现了如“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营者革命”等词,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摘自《欧洲史》
(1)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的含义?(4分)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4分)
(2)有学者认为,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同时指出“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生产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归纳概括宋朝 “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
(3)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在两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