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有何积极影响?(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14分) 近段时间,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速生鸡、羊肉掺假、山东毒姜等事件吵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再次提上日程。食品安全关系着你我切身利益,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变质食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
材料二:唐代法典《唐律疏议》中明文规定:凡是故意以有毒的肉赠送他人或者出售,从而造成他人中毒的,判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判处绞刑。
材料三:宋代的一些不法分子“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巧其言词,止于求售,误人食用,有不恤也。”有的商贩甚至通过使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的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食品质量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宋代政府让商人们组成“行会”,按照行业类别登记在册,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
材料四:清代茶叶市场繁荣,也是造假贩假最集中的领域,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政府任命专门的官员进行茶叶质量抽查,连茶叶的包装与牌号不符都要受到处罚。光绪年间,中国茶叶外贸出口大幅增加,清政府加大了茶叶的质量监管力度,主管部门还制订了茶叶质量标准。如果外商前来购买茶叶,政府要抽查产品,主要采取滚水泡茶和化学试验两种办法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产品有问题,则将该批次茶叶全部充公。符合标准的放行,否则一律扣留、充公或焚毁。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盛行的原因。
(3)材料四中“光绪年间,中国茶叶外贸出口大幅增加”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材料三:

材料四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3)据材料三,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
(5)利用材料五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它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治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解决私人问题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其它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有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体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此观点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只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洲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专制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思想上的西方化。
(2)在近现代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是起伏不定,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次被利用、两次受到冲击。试指出哪两次被利用。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三民主义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进程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