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
A.《四洲志》 | B.《海国图志》 |
C.《资政新篇》 | D.《西学东渐记》 |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
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
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
D.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扎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C.推行“置产兴业”政策 |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天皇的态度 | B.参与斗争的各阶层力量 |
C.是否推翻幕府统治 | D.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