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 D.本善习远 |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 B.宣扬“仁政”思想 |
C.宣扬“民本思想” | D.反对苛政刑杀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里的“以明道”“以救世”表明他关注国计民生,由此形成()
A.君主立宪 | B.重农抑商 | C.自由贸易 | D.经世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