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这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是
| A.英、法、德 | B.英、美、德 |
| C.英、法、美 | D.法、美、德 |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
|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
|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
|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
|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
|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