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4分)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②,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③树杪(miǎo):树梢。④橦(tóng)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⑤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 |
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记人。 |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
阅读小诗完成题目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淌着
_____新鲜的乳液似的烟……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找出这首诗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________________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题目。(5分)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①,
千门万户曈曈②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①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用屠苏草泡制的酒,②曈曈:光辉灿烂。一、二两句中,诗人通过描写哪些活动来表现元日热闹欢快的景象?(2分)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