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史料二   “(议会)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W.白芝浩
(1)史料一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这种政体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设计,“控制者”最终处于什么地位?
(2)史料二表明,英国的权力中心在哪里?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四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产生。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意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
材料五(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六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和材料二、三它们反映了两地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
(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的产生及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是由各国政府组织举办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与奥运会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顶级盛会。各国在举办世博会时一般要建设标志性建筑,其中有些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象征。在1992年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世博会开幕前夕所发行的四枚纪念邮票,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和标志性建筑。
材料一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博览会新建的展馆首次将钢铁构件、玻璃和层压板结合用于建筑物的建设中,被形象地誉为“水晶宫”。(图1)
材料二法国巴黎是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城市,留下的经典建筑也最多。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埃菲尔铁塔被称为现代铁塔之父,现已成为巴黎和法国的象征。(图2)
材料三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上,中心建筑是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这是一座放大了160亿倍的铁原子模型,它象征着人类希望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图3)
材料四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图4)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选定在英国举办。请列举当时水晶宫中可能有的机器设备展品。
(2)埃菲尔铁塔反映了当时工业领域的什么巨大成就?
(3)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反映了人类希望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为此,1957年西欧六国针对和平利用原子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何意义?
(4)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怎样的特定寓意?中国能否参与大阪世博会?为什么?
(5)你认为以上几张邮票中贯穿的主线是什么?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所产生的经济根源。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4)联系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同时分析指出“宁波帮”企业在近代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四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产生。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意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
材料五(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六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和材料二、三它们反映了两地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
(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的产生及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问:“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老农回答说:“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一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材料二: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动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老农所说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苏联和美国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