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至少在形态上,它是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帕特农神庙的魅力,在于神化,在于历史,还是在于建筑艺术?我认为,一切审美对象给人的第一震撼必然是外显形态,因此帕特农的力量,也首先在于无与伦比的造型美。”
——余秋雨
材料二 (如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出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图片: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商路示意图

图2: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殖民地
请回答:(1)图1反映的历史现象在16世纪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图2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3)图3预示着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根据上述图片,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图4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请回答:(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4分)
(2)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3分)
(3)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2分)
(4)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6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真实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且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3—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913生
1928点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炭
6
6
4
3
4
3

5
5
5
4
3
2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成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材料三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请回答:
(1)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28年后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 成效如何?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道诵读经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②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③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举两例)。
(2)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是如何发展儒学的,其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三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局限?
(5)据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