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 A.内阁 | B.议会 | C.首相 | D.最高法院 |
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这说明早期罗马法
| 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 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 |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
| B.罗马法中蕴含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
| C.罗马制定世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近代成文法典 |
| 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
|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
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②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