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怪说
(清)黄宗羲①
梨洲老人坐雪交亭中,不知日之早晚,倦则出门行塍亩间,已复就坐,如是而日而月而岁,其所凭之几,双肘隐然。庆吊吉凶之礼尽废。一女嫁城中,终年不与往来。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归宁,闻之不答。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
老人曰:“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②者一,守围城③者一,以谋反告讦④者二三,绝气沙墠⑤者一昼夜,其它连染⑥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于十死者矣。李斯⑦将腰斩,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陆机⑧临死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吾死而不死,则今日者,是复得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复闻华亭鹤唳之日也。以李斯、陆机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不自爱惜,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九原可作,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然则,今之默默而坐,施施⑨而行,吾方傲李斯、陆机以所不如,而又何怪哉!又何怪哉!”
注释: 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为东林党的著名领袖,曾组织义军抗清,失败后致力于学问著述。②名捕:指名逮捕;③守围城:守在被清兵围住的城市内。④告讦(jié结):告发;⑤沙墠(shàn善):沙地;⑥连染:牵连⑦李斯:李斯,上蔡人,秦国丞相。⑧陆机: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西晋文学家。⑨施施:缓慢地。“说”是一种文体,结合本文内容说明这一文体的特点。
阅读第一段。概述老人“不情”的表现。
(1)皆日默坐独行; (2)__________; (3)__________。分析文章列举李斯、陆机的事例的作用。
第二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生,李斯、陆机难道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
B.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生,李斯、陆机大概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
C.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兴,李斯、陆机大概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
D.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兴,李斯、陆机难道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
联系全文,赏析结尾句“而又何怪哉!又何怪哉”。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陈王曹植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③之甥也。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选自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
注释: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
③袁氏:指袁绍、袁术。对“文帝御之以术”和“并为之说”两句中的“之”字所指代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都指曹植 | B.都指文帝 | C.曹植、文帝 | D.文帝、曹植 |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诵读诗论②言出为论 ③植既以才见异④太祖既虑终始之变
A.两个“论”字相同,两个“既”字也相同 |
B.两个“论”字相同,两个“既”字不同 |
C.两个“论”字不同,两个“既”字也不同 |
D.两个“论”字不同,两个“既”字相同 |
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以丁仪、杨修等为羽翼,使曹操心有疑虑。 |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并刻意修饰自己。 |
C.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酒醉而不能受援救曹仁之命。 |
翻译:(4分)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原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bì壁垒 |
B.左右皆泣 qì眼泪 |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zhǔ跟随 |
D.亦足王也 wáng称王 |
性格决定成败,下面项羽的言行全都能够表现项羽失败的性格原因的一项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④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对原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莫能仰视”说明项羽虽然失败,但毕竟威风尚存,所以左右不敢抬头看他。 |
B.项羽临死,送人情给故人,表现项羽不惧死的英雄本色。 |
C.“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说明项羽并不甘心失败,始终保持战斗到最后的勇气与决心。 |
D.项羽能够自刎,而不忍心杀自己的战马,反映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势很大 |
B.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 |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
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
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D.而今安在哉? |
《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上》
(1)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无若宋人然今日病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非徒无益
(2)结合选段,说说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如何培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4]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1]罘(fú),捕兽的网。 [2]笥(sì),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ì),一种车。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之国郊 及:到 |
B.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 遗:赠送 |
C.夫子将焉适 适:到,往 |
D.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伉:承当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利不苟取![]() |
B.①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①婴之亡岂不宜哉 ②报养刘之日短也 |
D.①其友因奉以托②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救助危难、尊重贤士的胸怀。![]() |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在晏子出奔来辞时“沐浴而出”,又体现了他对恩人的敬重。 |
C.北郭骚决心“以身死白之”的原因是晏子曾帮助自己奉养母亲,而且还是国之栋梁,他的出亡会使齐国遭受侵犯。 | |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
②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