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宝婺生传
(清)陆次云
宝婺①生,忘其名。顺治初,我师②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③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④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
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⑤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尔不可却也。”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⑥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⑦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
【注】①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②我师:指清军。③健儿:指清兵。④勷:同“襄”,相助。⑤白镪:白银。⑥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⑦憬然:醒悟的样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觅耗于华亭耗:音信、消息 |
B.困乏无聊无聊:精神空虚 |
C.盍留我馆中盍:何不 |
D.生难之难:感到为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勷若事而徐访尔妻②娶妇而失妇,不可也 |
B.①何用乎②问其人何若 |
C.①坐叹于旅馆之侧②金固在,还之于子 |
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②促妇起,不能起也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 )(3分)
①主人有女,欲妻之 ②以告主人,俟其返 ③还之于子
④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⑤敢不以此为报乎 ⑥吾有女,当妻还妇者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 |
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来时如数奉还。 |
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 |
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 |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生 秉 主 人 之 命 至 期 往 往 见 失 金 者 之 家 乃 亦 一 善 族 也 日 未 晡 生 闲 步 溪 头 遥 见 一 叶 扁 舟 半 篙 春 水 中 有 翠 袖 云 鬟 之 人 掩 袖 而 坐 云 载 新 妇 至。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3分)
②吾勿暇,尔不可却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1)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子贡与孔子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
(2)“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略举一例进行理解。(80字左右)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C.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
D.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不还踵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
B.上唱而民和唱:歌唱 |
C.无之而不靡靡:倒下 |
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B.礼仪修而任贤德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
C.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D.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
C.昏庸的君主喜欢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2)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3)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故围荔浦、永安,劫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应聘曰:“君第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杀其魁。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引疾归。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禀,殃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选自《明史·郭应聘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获七千有奇奇:零数 |
B.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怙:依仗 |
C.瑶慑兵威,愿服属慑:威慑 |
D.寻以忧归忧:父母的丧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①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②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
③应聘益调诸路兵,……以孤贼势④君第往,吾自有处
⑤为僦居供禀⑥与海瑞敦俭素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应聘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先后平定了府江、怀远、古田、阳朔等地的瑶民叛乱,受到了神宗皇帝的褒奖。 |
B.怀远地跨数州,环绕城郭四周的都是瑶民,嘉靖年间征伐就未能攻克。郭应聘派李锡出征,不料天空下起大雨和雪,军队无功而回。 |
C.在第二次出征怀远时,郭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其不意袭击并杀死阳朔金宝岭乱贼的首领。等到怀远被攻克,阳朔也平定了。 |
D.郭应聘在广西做官时,上奏请求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的祠堂,还帮助被贬斥的刘台,为他租住房供应粮食,死后又出资收殓他,并送他的灵柩回故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
译文:
(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
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 |
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 |
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 |
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将令相举以法乎(2)斧斤以时入山林 |
B.(1)不与席而让之曰(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C.(1)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D.(1)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2)因利乘便,宰割山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
B.宋弘举荐了桓谭,但发现光武帝只是喜欢桓谭弹奏的郑卫淫乐,于是认为桓谭非忠正,便严词以斥,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光武帝也大为感动。 |
C.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发现她对宋弘有意,便与之谈论朝廷大臣,而且努力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婉言拒绝。 |
D.本文以几件小事的叙述,以光武帝、桓谭、湖阳公主等几个人物的烘托,便把一个恪守礼义、忠直不苟的封建官吏刻画得淋漓尽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