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
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 |
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 |
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 |
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将令相举以法乎(2)斧斤以时入山林 |
B.(1)不与席而让之曰(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C.(1)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D.(1)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2)因利乘便,宰割山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
B.宋弘举荐了桓谭,但发现光武帝只是喜欢桓谭弹奏的郑卫淫乐,于是认为桓谭非忠正,便严词以斥,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光武帝也大为感动。 |
C.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发现她对宋弘有意,便与之谈论朝廷大臣,而且努力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婉言拒绝。 |
D.本文以几件小事的叙述,以光武帝、桓谭、湖阳公主等几个人物的烘托,便把一个恪守礼义、忠直不苟的封建官吏刻画得淋漓尽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谈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设:邪僻,不正。
(1)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谈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2)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囿:园林。②刍荛:割草砍柴。③雉兔:捕鸟猎兽。④郊关;这里指梁惠王的国都郊区。
(1)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2)请结合上述有关“囿”的文段,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茹:吃 |
B.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 |
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 |
D.皆竞秀献状秀:开花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
B.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
C.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⑵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请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共10分,每点0.5分)
(1)聊乘化以归尽。聊:
(2)策扶老以流憩。策:
(3)眄庭柯以怡颜。怡:
(4)既窈窕以寻壑。窈窕:
(5)识盈虚之有数。数:
(6)雄州雾列。雾:
(7)襟三江而带五湖。襟:
(8)窜梁鸿于海曲。窜:
(9)而御六气之辩。辩:
(10)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11)而后乃今将图南。南:
(12)德合一君。合:
(1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
(14)腹犹果然。 果然:
(15)夙遭闵凶。闵:
(16)犹蒙矜育。矜:
(17)慈父见背。见:
(1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
(19)其翼若垂天之云。若:
(20)悟己往之不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