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3分。)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从世宗征刘崇,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 开宝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葬日,又为废朝。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宰不得专县事 专:独自管理 |
B.审琦暴疾,不能语 暴:凶残 |
C.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治:安定 |
D.何靳之不令饮 靳:吝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②及卒,又幸其第 |
B.①令图为舒人所逐②葬日,又为废朝 |
C.①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 |
D.①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 ②方与朕共享富贵 |
下列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
B.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
C.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
D.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审琦的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后汉时他隶属周祖军中,因为性格纯厚严谨,很得周祖的信任。后又跟随周世宗征讨刘崇,立下战功。 |
B.审琦离京担任忠正军节度使时,幕僚请求审查越权行事的县令,审琦认为县令做得对,自己只是镇守一方的将领,不能对他进行审查。 |
C.皇帝亲征淮南时,因舒州城坚固没有攻下。后审琦奉命与司超一起率领精锐骑兵一夜就攻克了,同时还擒获了舒州刺史。 |
D.审琦生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亲自到他家中,哭得很哀痛;审琦下葬那天,皇帝停止上朝,这些都表明审琦深受皇帝的关爱与器重。 |
断句和翻译。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
②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审琦“重厚有方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课外语段阅读(9分,选择题每题3分)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使廉颇将攻秦将:率兵 | B.赵军固壁不战壁:坚守 |
C.为假相国假:借助 | D.魏不能信用:信任重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C.壮者尽于长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夫天下以市道交则思谦冲以自牧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4)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课内语段阅读(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共其乏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B.敛赀财以送其行拜送书于庭 |
C.得间奔真州独五人之皦皦 |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下列划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既东封郑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夜缒而出⑥卒廷见相如⑦大王必欲急臣⑧蔺相如前曰⑨乐盘游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⑨ |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 |
C.①②⑨/④⑧/③⑤⑥/⑦ | 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 |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C.何以知之 | D.死生,昼夜事也 |
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故事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情节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
B.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
C.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
D.本段是说退秦师的关键。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灭亡郑国和保全郑国两个角度,苦苦哀求秦穆公,最终让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④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危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⑤,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明清易代。⑤虽罹惨祸: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⑥金针随度: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称为“金针度人”。度:授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衡文衡:通“属”,缀集,撰写 |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意:料想 |
C.迥出意表迥:远 | D.因为诗吊之因为:于是写作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营生的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千两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对此只一笑了之。 |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①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②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③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④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但恨邻靡二仲靡:没有 |
B.缅求在昔缅:远 |
C.景行行止行:学习、实行 |
D.至心尚之尚:尚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①与物多忤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③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2)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