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 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君审计而定之审计:仔细考虑
B.以兵属裨将王离裨将:副将
C.扶苏发书发书:打开诏书
D.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节行:节制行为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②毅当高法应死     ③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⑤其势足以倍畔     ⑥积功于秦三世矣

A.①② B.②③ C.②⑥ D.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家三代忠信,为秦建立功业,为此蒙氏兄弟深得始皇的尊宠和信任,蒙恬在外统兵三十余万针守边关,蒙毅在内参与商议国事。
B.胡亥继位前慈仁笃厚,并能采纳赵高、李斯等人的正确意见;继位后却暴戾恣睢,拒绝子婴的善意劝谏,杀死蒙氏兄弟。
C.赵高心怀叵测,既诱引胡亥,又挑拨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实属子婴所谓的“无节行之人”。
D.蒙恬自知必死却还奉守节义,于家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可谓之“孝”;于君“不忘先帝的恩德”,可谓之“忠”。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
(2)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之法尤峻绳:捆绑。 B. 即以其事 之摇属:交付。
C. 祖矣逾:超过。 D. 不可 计胜:尽。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闽中法令严核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 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 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 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译: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雪屋记

(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 其庐焉 造:建造
B. 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 也 尚:推崇
C. 今又 之以雪 济:加上
D. 以屋名雪,讵不 欤 韪:正确
2.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A. 而 因 之 B. 则 为 所
C. 以 乎 之 D. 且 于 所
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4.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 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 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 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 道中牛死 脱:逃离
C. 愿得只履 之 事:供奉
D. 君子 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2.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①德基自如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⑶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5.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1.

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2.

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也。未甚识文字,随人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其性所 也 多:超过
B. 由是 振发于乡里之间振 发:显扬
C. 宜其 当代文柄 司:职掌
D. 皆可 于集 征:验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随人 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敢怒
B.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
无如寡人之用心
C. 贻孙言旧故之分
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 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 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