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选自《明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彬即畀瑶责其直 责:询问 | B.驾旋,瑶扈至宝应 扈:侍从 |
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赉:赏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⑤彬即畀瑶责其直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
B.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
C.圣人无常师常:一般的,普通的 |
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时节,季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 | B.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吾以子为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青于蓝 |
C.其皆出于此乎 |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下列各句与“何以伐为”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对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
B.“过秦”,即言秦之过。贾谊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仁义不施”。 |
C.《劝学》中,荀子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 |
D.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①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②,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迁太仆寺丞,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③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寨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④旗伐鼓,白昼抄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⑤,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⑥。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⑦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⑧甚微,而不逞辈⑨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咸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敇,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注:①释褐:指初入仕。②按鞫jú:考查,审讯。③衄nǜ:挫败。④援:持。⑤干职:办事官。⑥历清要:历任清要的职位。⑦辇:运送。⑧输课:纳税。⑨不逞辈:不法之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狱:案件 |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知:掌管 |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邀:迎候 |
D.王超等率师趋乌自池趋:赶赴、前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收其利以资军用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 |
B.王师衄于君子馆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
C.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为田重迸划谋 |
D.夜二鼓,率兵而南即掩击而尽擒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竟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4分)
(2)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3分)
(3)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 文苑》,有删改)
【注释】①琴:指嵇康的《琴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亦深被眷接 器重 |
B.此子宜置丘壑中 弃置 |
C.了无怪色 明白 |
D.恺之矜伐过实 庄重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
A.①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②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 |
B.①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
C.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②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
D.①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②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邻女像,“图其形于壁”;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
D.顾恺之吟咏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赞赏,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的一部分(摘录在下)断句。
尝 以 一 厨 画 糊 题 其 前 寄 桓 玄 皆 其 深 所 珍 惜 者 玄 乃 发 其 厨 后 窃 取 画 缄 闭 如 旧 以 还 之 绐 云 未 开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②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滋味 |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 |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隅:角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 B.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C.其可不喜且幸欤 | D.则其心洒然而醒 |
其孰能讥之乎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①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②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③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节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组:即丝织物、绶带之类。玺符节:玺即玉玺,皇帝的印。符节,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②案堵:意为按原来的次序,安安稳稳。③项梁:项羽叔叔。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又让不受让:责备 |
B.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距:同“拒”,抗拒,抵御。 |
C.无内诸侯军内:同“纳”,放进 |
D.乃佯尊怀王为义帝佯:假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父老除害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B.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①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 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D.①系颈以组 |
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派人与秦吏一起到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
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残破。 |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
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
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的句子断句。
吾 与 诸 侯 约 先 入 关 者 王 之 吾 当 王 关 中 与 父 老 约 法 三 章 耳 杀人 者 死 伤 人 及 盗 抵 罪 余 悉 除 去 秦 法。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
①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②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