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外与天际际:边界 | B.到则披草而坐披:披露 |
C.攒蹙累积攒:聚集 | D.引觞满酌引:引进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悠悠乎与颢气俱相与枕藉乎舟中 |
B.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凌万顷之茫然句读之不知 |
D.施施而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顺流而东也
A.吾从而师之 | B.东望武昌 |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D.小学而大遗 |
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师不必贤于弟子 |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D.何为其然也?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 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 仄径曲折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 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 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何异?虽然, 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 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释:(1)薪采者行歌:樵夫们唱着歌。(2)白乐天: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
(3)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4)知退:白行简的字。
(5)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 (6)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
1.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
下列各项中不能分别表现"道路难行"和"洞内景观奇特"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5. |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召唐让曰让:谦让 |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
C.飨宾客军吏舍人飨:犒赏 | D.文吏以法绳之绳:制裁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④ 上怒,起入禁中
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自我反省,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
B.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采用对话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
D.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得超过6处)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
①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贷》)
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却落了空,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
B.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
C.孔子重视音乐教化,虽说各种音乐的境界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
D.孔子开始用“割鸡焉用牛刀”戏谑子游,最终还是肯定子游的礼乐实践。 |
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牛刀”是喻体,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指
和(2分)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母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显达
B欲绳天下,无细大绳:约束
C. 太后疾不能言,疾:痛恨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改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疾告归其政, B . 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蟹六跪而二螯
C.其在衮冕也 D.数以告,乃得还第
其可怪也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照旧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
翻译下面句子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