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妻子问:“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关,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唾。”
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叉听到灶问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叉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说明“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这句话的含义。 
文章描写“下雪的早晨,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的说道:“花开了……”请问,他喃喃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相关语段,完成文后题目相关语段: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谊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看,向楼上望了一眼。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的气氛。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伤的样子。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地飞落下来。
——节选自《雪夜晚》,有删节。
问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相关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到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呆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忌讳。有多少人能怜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节选自《上帝的花园》
问题:“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是因为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条列出。(每条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列相关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问题: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阅读下列相关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问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阅读下列相关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在北大荒阔大的原野上奔驰,远远看到一带蔚然的莽林,一望如一堵粉白的长城,随地平线蜿蜒起伏,直至消失到看不到边的远方; “长城”之上覆盖一层绿冠,墨绿墨绿,呈现一条飘弧,仿佛是条海岸线;海岸线之上,是湛蓝湛蓝的天穹;这便是远处看到的白桦林的大观。白桦林的这厢,铺陈着草,风吹浪来,飘荡起伏。远近游弋,青黄不定,风吹草低,果见牛羊。走近白桦林,细看单个的白桦树。都一色地苗条标致,主干笔直挺拔,表现出蓬勃峥嵘奋勇向上的精神;树身粉白,显现出阳春白雪高洁不俗的个性;它的分枝婀娜,袅袅婷婷,水仙子一般高高地擎着一把开放的绿伞;它的叶子细腻秀雅,微风袭来,它们在高直的树冠上频频地招动着手臂,孤芳自赏陶然自得的姿态,让人心醉。走进白桦林,琳琅满目的生命,各种花呀草呀以及与桦树共同生活的其它树木,都在万类竞自由的环境里不求为人所知自自然然地生存着。它们各得其所,草木是枯了荣荣了枯,花儿是开了谢谢了开;各种鸟呀虫呀蜂呀,嗡嗡作响,乱飞迷眼。更为可贵的是,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是黑天鹅的家园,是许多珍奇物种的摇篮,是宇宙洪荒的自留地,是大自然的一块标本。于是,你就会于无意间骤然生出走入地老天荒,走入生命天堂的感受来。
问题: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文章3段画线部分进行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