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强调证据 | B.纵容犯罪 |
C.重罪轻罚 | D.维护贵族利益 |
下图框中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的《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申报 月刊 |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 |
A. 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 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 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展开
D.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
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 B.引进西方价值观 | C.实行专制政体 | D.实行民主革命 |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土地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