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下列有关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是()
A.《申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
B.“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6周年 |
C.“二五”计划为我国互联网指明方向 |
D.《影像中的京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9周年》 |
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就是要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当时被作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被批判。这件事会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 D.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
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年后的甲午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两提“甲午”,习近平说:“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的建设成就的是(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