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 第一产业 |
2% |
2% |
3% |
| 第二产业 |
38% |
38% |
40% |
| 第三产业 |
60% |
60% |
57% |
A. 建立“福利国家”
B. 第三产业上升
C.“新经济”出现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
| 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
| 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
|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金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
|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
|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
|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
|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
|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
|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
|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
|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