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 17世纪初期 | B. | 18世纪中期 |
C. | 19世纪中期 | D. | 20世纪初期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 B. |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
C. |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 D. |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 |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C. |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 |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 |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 |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 |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 宗法制 | B. | 郡县制 | C. | 君主专制 | D. | 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