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 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尚,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她就制订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在纪念孟子的大典中,上百名儿童在“亚圣”像前朗诵孟子名言的场景蔚为壮观。其中可能朗诵到的名言有( )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法 | B.儒、法、道 |
C.法、儒、道 | D.道、法、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