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lO—、IO3—、OH—、I2、Cl—六种微粒。其中c(ClO—)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I2 |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
C.消耗l mol氧化剂,转移2 mol电子 |
D.反应后溶液的碱性明显减弱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时,须用一只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另一只手握 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
B.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 |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KI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该实验说明FeCl3与KI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
D.铁钉放试管中,加入2mL水、3滴稀醋酸和1滴K3[Fe(CN)6]溶液,不久铁钉周围出现蓝色溶液 |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它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可用于制作钻头、电极和纳米材料 |
Y |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 |
Z |
第三周期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
W |
与X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工业上常用X的单质还原W的氧化物制取W单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Y、Z两种元素只能形成化合物Z2Y
C.最低价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
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下列各种物质的现代工业生产原理或过程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用电解法制取Na、Mg、Al |
B.电解熔融NaCl制Cl2 |
C.以硫或硫铁矿为原料通过接触法制硫酸 |
D.制硅:![]() |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先从试剂瓶中直接倒入大部分试剂于量筒中,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刻度 |
B.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
C.N2O5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分解为NO2和O2,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化学反应速率 |
D.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之一为“筛分:如胶体——半透膜法分离提纯;悬浊液——过滤分离,本质上就是依据所分离粒子的直径大小选择具有合适孔径的筛子 |
X、Y、Z、W、Q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与W可形成的化合物在5种以上 |
B.Z、W、Q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
C.X、Y、Z、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Y2X7W2Z |
D.X与Y、Z、W均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 |